google-site-verification: google6aab965722b9259d.html

新闻

03

2024

-

07

以史为鉴: 光伏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?

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,期间经历了供不应求的大好行情,也经历了价格千里2011年2012年的熊市。那时,外面有双反,里面有价格战。许多零部件厂亏损严重,面临生存危机。在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下,一些厂商为了谋求短期利润,采取了降低成本的策略。一是改进生产工艺,提高成品率。二是改变材料清单,引入新的低成本材料。


作者:

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,期间经历了供不应求的大好行情,也经历了价格千里2011年2012年的熊市。那时,外面有双反,里面有价格战。许多零部件厂亏损严重,面临生存危机。在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下,一些厂商为了谋求短期利润,采取了降低成本的策略。一是改进生产工艺,提高成品率。二是改变材料清单,引入新的低成本材料。

时隔5年,这一大批使用未经验证材料的部件开始大规模失效,其投资回收期远远低于一般行业10年至25年的质保期。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质量索赔,结果是小亏,让投资者望而却步,也打击了行业发展的信心。

现在历史似乎在重演,整个光伏产业链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价格调整。据产业机构EnergyTrend调查显示,随着今年 “630抢装潮” 的结束,7月以来,整个光伏市场出现了需求锐减、订单减少、库存持续积压的情况。包括硅片、电池、组件在内的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品种价格全面下滑。在近期的一次大型工程招标会上,一些投标公司报出了令人咋舌的 “最低中标价”,这不禁让人担心光伏产品的质量能否保证电站的长期运行。因此,为避免历史重演,光伏从业者应以史为鉴,真正从光伏材料的源头把好质量关,从而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